车企60天账期承诺,表面看只是付款时间的缩短,实则正在重塑整个汽车产业链的生存逻辑和竞争规则。从上游供应商的资金松绑,到车企经营策略的被迫转型,再到消费者可能获得的长期收益,这场由政策驱动、头部车企响应的变革,正在引发一场静水深流的行业革命。

 

 

国内车企除了比亚迪的“迪链”之外,其他主流车企也纷纷建立了自有供应链金融平台,通过电子债权凭证等工具管理供应链资金流。以下是主要车企的金融平台梳理:

 

 

一、政策背景与车企集体行动

1.国家新规强力驱动

2025年6月1日,国务院修订版《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》正式生效,明确规定大企业向中小企业采购需在60天内付款,禁止强制使用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拖延。逾期企业将面临每日万分之五罚息、35倍罚款及信用惩戒。

2.车企快速响应形成行业标杆

政策出台后,一汽、东风、广汽三大央企率先承诺60天账期,比亚迪、吉利、长安、奇瑞、赛力斯等8家头部车企迅速跟进,小鹏、长城、零跑等新势力也加入响应。集体行动覆盖国有、民营、新能源全类型车企,形成行业自律浪潮。

表:2024年部分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对比(政策前)

二、对产业链各方的深层影响

(1)上游供应商:从“输血困难”到“造血激活”

随着账期的逐步缩短,中小供应商的资金压力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缓解,早前中小供应商普遍面临的612个月的回款周期也得以有效的缩短至60天左右,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周转效率。随着对比亚迪的传感器供应商的回款周期的从原先的长达210天的周期的压缩到了60天不等,相应的就使得了比亚迪的资金的周转率也随之大大地提升了2.5倍,从而为将要投入的研发与设备的升级等都释放了不少的资源。

通过对账期的双重改善,据初步的估算中小企业的年利息支出约可节省14700万元左右,如年营收5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因账期的不当就可节省150万元的利息支出,新政的出台可将其节省4575万元。通过将这部分的资金投入到研发的火热的攻关中,不仅可以使得我们目前的电池材料的迭代速度大大地提升了20%,同时也能将我们目前的电池的故障率大大地降低15%。

(2)车企:短期阵痛与长期转型博弈

现金流压力分化:

头部车企(如比亚迪、吉利):凭借高垂直整合度与融资能力,可通过短期借款或自有资金缓冲。比亚迪2024年研发投入超300亿元,技术降本(如一体化压铸)已部分对冲账期调整带来的现金流压力。

弱势车企(如北汽蓝谷、小鹏):原账期超240天,若全行业落实60天账期,主机厂年资金占用成本或增数百亿元。对高杠杆运营、销量不足的车企,可能触发流动性危机甚至加速出清。

随着“长账期+压价”的依赖性逐渐被竞争逻辑所摧毁,各家车企都被迫从以往的“长账期+压价”的转移成本的模式中抽出身来,开始着手从自身的技术、管理、人力等多个方面都去大幅度的降本和提高效益,真正把“以质量求生存,以效益求发展”的大旗高高举起来。通过一系列的“利剑”式的“攻势”如大幅减少广告的开支、对生产的不断的优化等降本的同时,也不失时机的对原有的供应商的“挤压”等一系列的高效的营运战略的实施,力压了传统的汽车大厂.。

(3)行业格局:加速洗牌与生态重构

通过及时地将付款的账期缩短至最短的60天之内,有效的降低了因供应商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的断供的风险,从而大大提高了供应链的安全性。随猎豹汽车破产引发的百家供应商的连锁危机,也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产业链的脆弱性,而对其应对的机制的完善也就成为了目前各大企业的迫切之举。通过对健康的账期的机制的完善,不仅能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和更好的发展环境,也为其增强了产业链的韧性。

全球化合规竞争力:中国车企账期原平均170天,远超德国、美国水平。新政推动下,长城等出海车企(海外业务占比高)可更好适应欧盟“超期付款罚息9%”等规则,提升国际竞争力。

三、对终端市场与消费者的传导效应

1.产品质量与可靠性提升:供应商资金充裕后,品控投入增加。某传感器企业账期缩短后新产品开发周期压缩30%,故障率下降15%,长期看将提升整车耐用性与安全性。

2.价格战趋缓与服务优化:车企通过挤压供应商利润发动的“自杀式降价”将收敛。2024年车企毛利率普遍下降58个百分点,部分车型甚至亏本销售。账期规范化后,竞争重心回归服务与技术创新,消费者无需再为“低价低质”买单。

3.购车决策新参考维度:消费者可关注车企财报中的“应付账款周转天数”指标:若数值显著高于60天,可能仍在变相拖延;长期远低于行业平均(如特斯拉64天),则反映对供应商议价能力强或现金流健康。

四、挑战与未来展望

1.执行漏洞风险:部分车企可能通过“拖延验收”“延迟开票”变相延长周期,或对二三级供应商(广告、物流公司)管理缺位。

2.行业分化加剧:现金流充裕的头部车企将进一步巩固优势,而弱势企业若无法快速优化供应链管理(如长安推进数字化云工作台监控付款流程),可能面临淘汰。

3.长期生态红利:政策若严格落实,预计到2026年汽车产业中小企业存活率提升8%,带动GDP增长0.5%。同时推动区块链等数字化支付工具普及,实现账期全流程透明。

 

60天账期承诺看似只是付款周期的调整,实则正在倒逼中国汽车产业从“规模内卷”转向“价值共生”。对供应商是生存松绑,对车企是效率大考,而对消费者,则是品质与服务的长期托底。未来行业的胜负手,将不再是“谁能拖得更久”,而是“谁的技术更强、生态更健康”。当资金如血液般畅通流淌时,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引擎才能真正全速运转。

发表评论

westcar.com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