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车展开幕,新能源占比近六成凸显产业转型
第二十三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于11月21日在广交会展馆盛大开幕,展会以“新科技·新生活”为主题,展览规模达22万平方米,共展出1085台车型,其中新能源车629台,占比高达58%,并有93台全球首发车集中亮相。本届车展首次引入智能客服与全景安防系统,通过AI技术提升观展体验,同时举办多场行业论坛,聚焦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趋势。

自主品牌技术突围,全栈自研成核心竞争力
比亚迪、广汽、奇瑞等自主品牌以全栈自研技术强势登场,比亚迪包馆展示仰望U9极端性能车型及兆瓦闪充技术,广汽集团呈现“番禺行动”周年成果,奇瑞发布C-DM6.0混动系统等核心部件。本土品牌凭借硬核技术推动“技术平权”的实现,例如零跑A10将激光雷达技术应用于8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,彰显了中国汽车工业从规模引领向技术引领的显著跨越。
合资品牌本土化创新,油电同智应对市场变局
面对电动化浪潮,合资品牌加速本土化转型,一汽奥迪推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燃油车A5L,广汽丰田铂智7集成鸿蒙座舱,日产天籁鸿蒙座舱版成为首款搭载该系统的燃油车。BBA等豪华品牌全面转向纯电平台,奥迪PPE、奔驰MMA等新架构落地,告别“油改电”策略,通过与中国科技企业合作弥补智能化短板。

新势力场景化竞争,华为生态渗透力凸显
在新势力阵营中,小鹏X9增程版续航里程突破1600公里,小米发布了端到端辅助驾驶增强版,零跑Lafa5则以10.58万元的预售价进入市场。华为通过“五界三境”合作模式深度渗透车展,鸿蒙智行独立展台与启境等新品牌亮相,其技术解决方案覆盖整车、座舱及智驾系统,成为产业链关键变量。
部分品牌缺席展区缩减,市场分化加剧
本届车展展馆从16个缩减至14个,取消商用车展区;捷豹路虎、特斯拉、保时捷等品牌缺席,劳斯莱斯等超豪华品牌连续多届未参展。此举反映车企在激烈竞争中优化资源分配,将重心转向核心产品研发与渠道维护,市场洗牌加速。

车展映射产业深水区竞争,生态协同成决胜关键
广州车展作为年度行业“风向标”,不仅展示了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、智能化领域的领跑优势,也揭示了全球化竞争中的分化态势。自主品牌已从技术跟随转向定义标准,合资品牌则依托本土化研发重拾竞争力。未来竞争将超越单一产品维度,转向“技术+生态+供应链”的体系化较量,尤其是华为等科技企业构建的生态网络,或重塑行业分工模式。与此同时,个性化细分市场与全球化布局(如东南亚供应链合作)将成为新增长极,车企需在创新与成本间寻求平衡,方能在深度转型期中持续领先。